投稿
|

您当前的位置:工业设计>> 学术平台 >> 权威聚焦

权威聚焦

跨领域创新设计推动潜在机遇的洞察

单位:中央美术学院     作者:程书馨     来源:《工业设计》杂志     时间:2024-11-05

1730768506312222.png

CACJ中国应用型核心期刊

主管/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黑龙江省工业设计协会

出版/《工业设计》编辑部

主编/张伟明

执行主编/张蕾






编者按:在瞬息万变的时代,创新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引擎。当不同领域的智慧与创意碰撞融合,一种全新的力量——创新设计应运而生。它打破了传统设计的界限,为我们揭示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跨领域创新设计不仅是设计方法的革新,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它鼓励我们跳出固有思维框架,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探索世界。这种思维方式不仅帮助我们发现机遇、应对挑战,更能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推动我们不断前进。本期,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的“创新设计”专业方向,探究其如何以“渐进式创新设计”“革命性实验创新”“前瞻型战略创新”三个阶段进行创新设计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从设计创新、工程技术到商业模式融合的全过程。希望激发更多高校师生对跨领域创新设计的兴趣和思考,让我们携手共进,以开放的心态和创新的思维迎接未来的挑战与机遇!



艺术、设计与新质生产力
——寻访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未来教育(九)

图/文 中央美术学院 程书馨

《工业设计》杂志专栏


当人们谈论创新时,往往关注的是科技驱动的创新或市场驱动的创新。创新的方法涉及经济学、管理学、自然科学、人文社科、艺术学以及设计学等多个领域,然而面对日新月异的世界,如何从设计视角切入,应对跨领域的复杂问题,并提出前瞻性解决方案或洞察潜在创新机遇,成为至关重要的课题。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的“创新设计”专业方向,在人才培养中鼓励学生对所研究问题的潜在解决方案不预先设定,而是把重心放在研究方法、创新工具和思维模式的训练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1730768883551065.png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创新设计专业方向制图,创新几何模型©️程书馨


一、创新设计专业方向简介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的“创新设计”专业方向是自2018年起逐步建立的本科课程体系,旨在融合设计、人文、科学与商业的方法,探索人类社会未来的复杂需求和可持续的创新解决方案。该课程基于对社会、文化、经济、环境与技术等方面的深入分析与洞察,通过跨领域的创新方法与理念,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本土文化立场的创新设计师。这些设计师在肩负使命与责任的同时,更需具备极强的共情力与感知力,能够理解不同学科的思维方式,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并最终释放出丰富的创造力。

“创新设计”专业方向的核心不仅在于满足当下的需求,更在于预见和创造未来的可能性。


二、创新设计专业方向课程结构

“创新设计”专业方向的本科课程体系基于“创新”产生的时间轴线,分三个阶段的课程:(1)研究一至三年近期未来的“渐进式创新设计”;(2)研究三至五年中期未来的“革命性实验创新”;(3)针对五年及更长时间的研究探讨“前瞻型战略创新”。

渐进式创新设计:此阶段重点研究一至三年的近期未来,关注现实中即将出现或已经显现的创新趋势,致力于实现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的持续改进。开设的课程包括“大健康”创新设计、韧性设计、商业模式设计、设计工程等。

革命性实验创新:此阶段专注于三至五年的中期未来,深入探索尚未被大众认知或尚未实现的前沿创新理念,旨在推动行业或领域内的根本性变革。开设的课程有跨领域创新设计、为“失败”而设计、混合创新等。

前瞻型战略创新:此阶段着眼于五年及更长时间的未来,致力于发现那些可能对社会、技术和经济产生深远影响的创新机遇和策略,从而引领行业或社会的发展方向。相关课程包括趋势设计、非线性未来预测、设计未来等。

这些精心设计的课程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创新设计”的核心,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并掌握设计创新、工程技术与商业模式相融合的全过程。 


三、创新设计毕业生创造的未来机遇

1. “大健康”预防

在“创新设计”专业方向的本科课程中,自2020年起,以“大健康”为主题开设了“跨领域创新设计”研究型课题。该课题的研究重心逐渐从“治病”流程中的医疗产品设计转向“预防”视角下的生活方式设计,涵盖与健康息息相关的生产、生活、消费等多个领域。

从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危机应急到生活方式的设计,探索与健康相关的产品开发、信息系统设计、辅助工具设计、服务流程设计及组织模式设计。同时,尝试以设计创新的视角,洞察未来“大健康”领域发展的潜在可能。


1730768936613803.jpg

1730768936977722.jpg

1730768936748854.jpg

1730768936523290.jpg

1730768937976713.jpg



2017级“创新设计”专业方向毕业生李晨创作了《Hygi-flake 药理学可视化工具》,并荣获2021年中央美术学院毕业设计一等奖。该作品以三维人体为载体,展示了分子、细胞、器官、行为等多维度的信息,并通过类似地铁的信息导视系统将这些信息串联起来。这一可视化工具旨在提升医疗健康领域中教学、模拟、展示等场景的信息传达效果。


2. “步进的”制造

从原始的制造劳动到产业革命后的先进制造业,制造一直是连接人类行为与文明物质累积的桥梁。如何构建物质环境,已成为研究与解决问题的关键路径之一。“设计工程”课程作为“创新设计”专业方向的基础内容,引导学生探索从制造方式到未来制造的关键信息与潜在趋势,寻找设计、工程及其他相关领域的协同发展模式,涵盖基础的材料研发、制造工艺、技术原理等各个方面。

2017级“创新设计”专业方向毕业生魏子雄,在本科学习阶段凭借对鞋履的热爱,打破了传统制鞋业的生产流程,在2018年创造了Senna,颠覆性地探索出一体制造鞋类的可能性。在2020年,他创立了时尚科技品牌SCRY,并开发出“数字胚胎”技术框架和全球首款真正可穿戴的一体增材制造鞋履。这一创新成果为设计新款鞋履提供了一条成本更低,效率更高并可持续地研发与制造的路径。


1730769029236366.png


设计不仅承载着将制造技术具身化的使命,同时也作为一股批判性力量,持续审视着制造模式与制造哲学。设计需要直面并努力解决从“如何高效制造”到“如何适宜制造”的一系列问题。

2018级“创新设计”专业方向毕业生张乐创作了《模造黑箱》作品。该作品采用互动体验式的设计,通过模拟注塑生产和盲盒化模具的方式,探讨了人造物的生成与表达。


1730769354539344.jpg


3. 环境共存

从“以人为本”到“人与环境共存”,“创新设计”专业方向将人与环境的共生关系作为基本理念。在这里,“环境”一词广义上既指代自然生物环境,也涵盖能源、矿物、地质运动、洋流等非生物环境。同时,也不能忽视技术、文化对自然空间秩序进行再造所形成的“人类世”环境。在“韧性设计”这门课程中,“创新设计”专业方向的学生聚焦于沿海社区的居民和产业,深入探索人与环境适应性的创新设计。

2019级“创新设计”专业方向毕业生檀松冶的作品《绿幕 Green Screen》起源于对卫星地图上逐渐消失的绿色区域的关注。他通过视觉技术的基本单位——像素,来观察和呈现失去的绿色区域。该作品旨在连接全球社区的参与者,共同完成一次以植物和人类为主体的集体叙事,并在地图上重新点亮代表失去森林覆盖面积的绿色像素,从而引发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


1730769088804875.jpg


4. 教育无处不在

在“终身学习”理念下,随着知识与技术的极速迭代,教育已经变得无处不在。教育不仅以学校教育的形式存在,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游戏与活动作为一种复合的实践方式,能够以沉浸式和经历式的方式实现寓教于乐;交互式的设计道具则拓展了人们获得认知的视角;而网络更是极大地丰富了人们获取和理解知识的途径和手段。无处不在的教育与学习,已然成为社会行为中的新常态。

2017级“创新设计”专业方向毕业生齐祥在本科学习阶段创作了《趣搭—Awayvirus》设计作品。该作品以趣味积木的形式,寓教于乐地帮助儿童理解不可见的病毒,并培养他们勤洗手的好习惯。


1730769110550040.png


5. 太空日常化

从太空种子到空间站旅行,太空活动不仅作为有组织的探索性活动存在,而且已经开始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教育和消费领域。“太空日常化”这一概念将目光投向五年后的远期未来,尝试构想太空活动日常化背景下的社会动态以及新消费的可能性。

《宇宙声音》作品来自2020级“创新设计”专业方向的“商业模式设计”课程,由毕业生任宇晴、王彤悦、王叶桐、刘湘宁共同合作完成。他们通过采集宇宙声音,将其作为定制礼物,并据此开展了市场调研与商业模式设计工作。


6. 文化空间重构

“创新设计”专业方向的“趋势设计”课程鼓励学生要善于捕捉社会文化中的“弱信号”,而非仅仅以新技术作为出发点。“文化空间重构”这一课题将焦点放在文化空间的结构性转变上,力图洞察并探索连接创建的范式创新与变革。

2020级“创新设计”专业方向毕业生王彤悦的毕业作品《噗嚓 puca》是一次参与式品牌设计实践。在这次实践中,他以设计师和创业者的双重身份,在毕业设计展览上与潜在消费者共同完成了冰淇淋品牌的创业战略制定、市场定位以及样品测试。


1730769129395070.jpg


7. 人工智能协同

“创新设计”专业方向在“设计与技术交叉理论”课程中,曾以人工智能为专题,深入探讨了人与不同的人工智能系统应如何互相协作。未来的人工智能协同需要在技术创新和社会利益之间找到一种平衡,以确保人工智能协同的可持续性和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为了实现这种平衡,该专业方向致力于培养学生成为能够将人工智能技术与社会价值观有效结合的设计师。

2017级“创新设计”专业方向的毕业生李芷菁,以交互AI装置的形式呈现了她的毕业作品《潮汐退去之前》。在这件作品中,沙盘中绘制的船形图案与系统反馈的意象图共同协助观看者重建记忆中的方舟,展现了人与AI之间的深刻互动与合作。


1730769142588074.jpg


8. 数字平行世界

数字平行世界指的是一个与现实世界相互独立且同时存在的虚拟世界。如今,在数字平行世界中的虚拟生活与现实生活已经难以分割,数字世界中的社交关系也对现实社会的社交互动和文化价值产生了深远影响。《融入者指南》是2021级“创新设计”专业方向本科生王天、唐子萱和吴靖童,在二年级以“混合现实”为主题的《跨领域创新设计》课程中创作的作品。她们希望通过这个作品,帮助人们融入新文化、新地区的多感官交互体验。


1730769151447078.png


四、结语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的“创新设计”专业方向成立六年以来,以跨领域的设计方法介入包括医疗健康、全球化、智能制造、声音科学等诸多议题,探索未来的生活方式与生产方式。其中,“跨领域创新设计”与“趋势设计”这两门核心专业课被评为校级优秀必修课程,累计超过22项学生课程作品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创新设计”专业方向不仅与国内多所院校和机构开展教学与实践的交流,还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印度国家设计学院等海外高校,分享来自中国的创新教学的实践与方法,培养未来的创新设计师与设计创业者,从而推动对未来机遇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