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

您当前的位置:工业设计>>

“艺术审美与人文素养构建”——全国高校美育教育研讨会完满闭幕

作者:重庆大等     来源:工业设计杂志     时间:2021-01-20

1611115529440695.jpg


2020年12月25日至26日,“艺术审美与人文素养构建”—全国高校美育教育研讨会暨全国教育书画学会高等美术教育分会2020年学术年会在重庆大学虎溪校区理科楼顺利召开。研讨会开幕式由重庆大学艺术学院院长雒三桂教授主持。

本次研讨会由全国教育书画协会高等美术教育分会、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主办,全国教育书画协会高等美术教育分会理事会成员重庆大学艺术学院联合重庆大学虎溪校区管委会、重庆大学美育教育中心联合承办。江南大学副校长张凌浩教授,中国三峡博物馆唐昌伦馆长,重庆市美术家协会秘书长魏东先生,重庆大学校长助理、虎溪校区管委会主任夏之宁教授,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学术院长、四川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院长黄宗贤教授,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张杰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文艺复兴研究院院长丁方教授,浙江大学艺术人文学院黄厚明教授,全国教育书画协会高等美术教育分会秘书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李睦教授,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冯民生教授,南京艺术学院艺术教育高等研究院院长顾平教授,北京邮电大学美育教育中心主任李霞教授,西南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段运冬教授,重庆大学艺术学院党委书记张承康,重庆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张楠木、夏进军,以及来自全国一百余所高校的美术学院(艺术学院、研究院)院长、教授、美育教育中心主任和从事美育工作的专任教师150余人参加了现场会议。


1611115806429652.jpg



重庆市原副市长甘宇平同志给研讨会发来了热情洋溢的贺信,魏东秘书长、李睦教授、张凌浩副校长、唐昌伦馆长、夏之宁教授等分别代表各部门发表致辞。开幕式后,举行了重庆大学美育教育中心揭牌仪式。本次研讨会主要围绕“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的建设与发展”“新时代高校美育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美育中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高校美育服务社会的方法与路径”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取得了一批有价值的积极成果。研讨会期间,还进行了网上直播,有近5000名全国高校美术教师与高校美育工作者通过网上直播观摩了研讨会的全过程。

江南大学副校长,至善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凌浩教授首先做了《大学美育:工业设计遗产档案的整理、展示与研究》的主旨宣讲。张凌浩教授结合近年来自己率领研究团队对以钟表工业在中国近百年以来的发展及设计历史的调研所取得的成果为例,并以此为出发点,说明近代以来的中国民族工业设计通过艰苦创业走出了一条自己的道路,形成中国风格。中国近现代钟表工业与日常电子消费品的设计、生产史,不仅是一部带有浓厚时代色彩的艺术风格演变史,同时也是一部上佳的爱国主义和美育教育题材。在现代高校美育教育中,这样的题材与历史的作用不可替代。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浙江大学故宫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博士生导师黄厚明教授做了《绘画对象与审美母题》的主旨宣讲。黄厚明教授以先秦以来中国历代艺术中马的形象变迁和松树、菖蒲等盆景的形象演化为基点,对中国古代绘画中常见的母题及其视觉逻辑结构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在中国古代绘画作品中,出现于作品之上的视觉图像不是纯粹的自然呈现,而是在文化与社会意识形态的指导之下塑造、建构起来的。历代视觉艺术中的知觉形象建构,不论是母题表达,还是题材或者主题,皆有其独特的视觉文化逻辑,这种视觉逻辑是基于特定的视觉机制,而且随着这种视觉机制的变化而改变。不同的艺术形态、艺术媒介在不同的时空结构中又呈现出不同的视觉逻辑和视觉机制。

全国教育书画协会高等美术教育分会秘书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睦教授做了《艺术的亏欠》的主旨宣讲。素质十分优秀的清华大学本科学生在面对艺术的时候常常出现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他们对艺术的理解仅仅停留在知识和概念的层面上”;“他们习惯别人告知艺术中的美丑并坚信不疑”;“他们已经失去凭借自己的直觉去观察和感受艺术的能力”;“他们用以判断艺术的标准是绝对的、固定的而且是唯一的”;“他们将艺术技巧的崇拜当作对艺术精神的追求”;“他们习惯于在艺术中寻找为自己设定好的意义”;“他们对艺术中所有未知不再好奇并且抵触”;“他们羞于体验和参与艺术实践而且充满恐惧”;“他们坚信艺术只是艺术家的事情且绝对与自己无关”等。这些问题,实际上也是全国所有综合类高校美育教育所遇到的共同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剖析与解决,将极大地改进对非艺术专业学生的美育教学效果,提升非艺术专业的审美认知水平,因而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对广大综合高校美育教师有极大的启发意义。

南京艺术学院艺术教育高等研究院教授、院长,博士生导师顾平教授做了《“美”向何处寻——“美感”捕获的途径与方法》的主旨宣讲,着重强调了四个方面:一是美从何来——美在自然中,美也在社会生活中,美更在艺术中;二是“美育”为什么要依赖“艺术”——大学美育,是大学生“美感”养成的教育,终结目标是“美感经验”的获得——“审美能力”;三是“美感”捕获的路径与方法——经典艺术的引领与生活的审美化是美感捕获的最佳路径;四是延伸的思考——为什么各类“美育”均很难提升受众的审美能力?如果艺术没有“美感”,其是否还有存在的价值?艺术作品、艺术教育、艺术体验作为审美文化及其美育路径,绝不单纯是形式美感,而是要凝聚出艺术性、人文性的复合意义。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梁玖教授做了《美育热点背后的艺术教育误区》的主旨宣讲。梁玖教授基于社会现实的问题和国家美育大政方针的基本要求,对当前美育热点及其背后艺术教育的误区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阐释人性、审美认知、生活美学、审美体验的基本关系,并结合自身的美育教学、艺术教育实践提出美育与艺术教育、审美文化的逻辑起点与逻辑边界等具有建设性的创建,以及“品味人生”“审美艺术”“情感互动”对美育的现实发展的意义。

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冯民生教授做了《综合性大学与美术教育的关系及其实践》的主旨宣讲。冯民生教授立足于国家战略的高度,基于综合性大学的教育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及其综合发展的基本状态,从艺术创作、艺术批评、艺术史、美学、美育的开展机制及其条件的相互关系及其能动作用思考综合性大学美育与美术教育的关系及其实践、转化路径。


1611115896559123.png


中国人民大学文艺复兴研究院院长、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原院长,博士生导师丁方教授做了《新时代综合性大学高校艺术教育面临的困境和解决途径》的主旨宣讲。强调综合性大学的主要特征就是学科的综合性、知识的综合性和人才模式的综合性,而跨学科研究、合作也成为当代艺术教育、艺术实践的基本态势。在跨界交叉、大数据应用、数字文化、知识经济时代,“装备系统”的陈旧成为综合性大学艺术教育所面临的凸显问题之一:一方面,是动手课程与中华传统艺术技艺体系、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相脱离,这直接导致了具有中国文化特质的艺术审美、文化精神精髓的消解甚至异化;另一方面,云计算、数媒技术、虚拟空间设计的应成为传统艺术情景体验的新媒介,然而,技术的复制并不能真正解决艺术本质体验、直面艺术经典的功能。所以,跨界融合“艺术+科学”应该成为一种新型方法论作用于艺术教育,在物质、非物质之间寻找、疏通、开拓综合性高校艺术教育面临的困境。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学术院长,四川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黄宗贤教授做了《新文科建设中美育的担当与使命》的主旨宣讲。黄宗贤教授以一种高屋建瓴的宏阔视野,从新文科建设的整体态势和发展趋势出发,对美育的时代担当与使命——中华美育的历史传统、社会文化价值以及与当代美育发展的内在基元、关系,进行了生动化、丰富性、开放式的系统阐发,提出美育的根本品质和人文精神在于有情、有意、有趣的相互作用、相互启发、相互作用,培育人的人文情怀、人文精神、人文素养和健全人格才是当代美育的核心人物和努力目标。

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张杰教授做了《科学思维与艺术思想在大学美育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的主旨宣讲。以艺术思维和科学思维的关系逻辑分析美术思维——艺术思维如何嵌入大学美育的建设和时代发展的内在机理之中以及其在人才培养中所起到的审美、智识、修养的作用;在现代社会,艺术与科学是一对孪生兄弟,是两种异质同构的方法论体系的在特定时空中的耦合,进而在科学思维和艺术思维的相互交错、相互交融中产生新的美育教育的路径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方式,即用科学思维——理性的思维方式提升艺术思维的逻辑性,用艺术思维——感性的情感逻辑促进科学思维的活力,这是科学进步和艺术发展所呈现出的新常态、新趋势,也是行之有效的优化方案。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北京邮电大学美育中心主任,李霞教授做了《二十四节气色彩文化在高校美育中的创造性转化与发展》的主旨宣讲。重点是以中华节气文化之色彩文化其艺术形态表现为契机,通过对时序、物序、空间秩序的“色彩信息”的田野调查,以跨媒介、融生活的设计语言、设计方法对二十四节气的“色彩系统”——进行图形设计、造型设计、工艺设计、材料设计、功能设计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实践;同时,将二十四节气色彩文化及其创意产品纳入到美育教育、审美文化普及、中华节气文化及色彩文化的当代创新式传承的发展路径之中,是其产生更为广泛的社会价值、教育价值、文化价值。   

西南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段运冬教授做了《艺术民生与心灵引领——20世纪后半叶西南大学美术学院的美育实践》的主旨宣讲。系统梳理了西南大学美育的历史传统——半个多世纪以来,在艺术创作、艺术教育、审美文化普及等方面,西南大学均取得显著成绩,尤其徐无闻、苏葆真等一大批学者、艺术家的艺术活动为西南大学美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廷信教授做了《新时代开展美育教育的价值》的主题宣讲。提出的学术创见与方法路径主要体现在两个主要方面:一是深度理解美育的内涵,从本质上是基于人类的精神追求——真、善、美的互为结构及其共生关系,而中国美育本元内涵从认识论、方法论和实践论的角度来看,其构成应涵盖五个互为交叉的内容向度:精神境界的内圣、体现创造力的外王、强调感性的美、强调理性的真、强调行动的真;美育的价值体现于提升观察力、培育体验力、涵育思考力、锻造行动力,即美育价值是以“美”为独特视角让人与世界形成认知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提升素养、健全能力;二是开展美育的方法路径:看——培养眼力、听——培养听力、游——培养体验力、读写辩——培养思考力、做——培养行动力。由此,才能“致广大而尽精微”——从战略与战术、历史与现实、理想与真实、传承与转化去把握美育的本元内涵、复合价值、实践路径及其相互关系。

重庆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副部长、校美育教育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彭述娟博士做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文化育人铸魂工程》的主旨宣讲。从国家文化战略、教育方针及重庆大学整体发展规划的整体现状和现实诉求为契机,对重庆大学美育建设与发展实践的基地建设情况、主要特色、开展机制;基地做法解析——思路与理念、设计与事实等方面做了详实陈述,并提出了持续性工作和实施策略的基本规划。

经过近两天的热烈讨论,12月26日下午,研讨会正式落下帷幕。研讨会闭幕式由重庆大学艺术学院院长雒三桂教授主持。在闭幕式上,雒三桂教授代表承办单位重庆大学艺术学院、重庆大学美育教育中心,向来自全国各地的与会专家学者表示深切的感谢,发表了热情洋溢的闭幕辞,并期待在未来能有更多的机会与全国高校同行就高校美育问题展开研讨。


1611115944204484.jpeg


wode

本期主题

节庆和民俗设计

本期专访

一场关于艺术教育的自我问答

设计类学术论文

全年12期,单价32元,全年384元

2017—2020年全年刊公开发行)

欢迎订阅


投稿方式

《工业设计》杂志官网(www.gysjqk.com)可在线投稿

1611116177660197.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