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寄语
岁序更替,华章再启。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重塑人类的生产活动与生活方式,加速科技创新与文化艺术的交流互鉴。工业设计作为衔接科学与艺术、科技与生产生活的桥梁,一方面以新的范式加速了二者之间的互动进程;另一方面则是不断地催生出符合时代需求的、富有创新性的新质生产力和产品、服务。不仅关乎着民生福祉和社会意识,更深刻地映射出人类对科技生产与生活的深度思考与不懈追求。
回溯历史,人类每一次生产力的跃迁,皆由科技革命引领,由颠覆性创新催生。科技创新活跃的时代,文化艺术亦与之共同发展、相映生辉。这从有史以来学界关于“科学与艺术”的众多著述中就可见一斑。时至今日,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始终是人类发展进程中永恒的命题,不仅指引着人类未来的生产生活,更是不同历史时期社会观念形成的重要支撑和形式载体。人类在科技领域的创新从未停止,科学与艺术的互鉴也始终在进行。由此伴生出的物质和非物质的产品与服务形态不断涌现,科技领域涵养出的新质生产力更是成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由新技术、新模式,新产业、新业态,新领域、新赛道,新动能、新优势等,引申出的生产力在“物质”“本质”“质量”“品质”等层面的发展,已经影响并拓展到与生产生活相关的所有领域。广义的工业设计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一部分,正在经历一段被重新认识、实践的循环过程,这是一条长久的求索之路,需要我们进取不辍、步履不停。其中,我们不仅要拥抱前沿技术,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中华传统智慧,赓续中华文脉,更需要面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铸牢发展的根基,为我国全面的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不断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工业设计》杂志,多年来致力于围绕工业设计理论创新、技术探索,报道和交流学术成果,促进工业设计产业发展,推动科学与艺术的有机融合,强化产学研用融通互鉴,为广大学者和从业者提供高质量的学术交流和推广平台。新的一年,我们将继续与学界业界同人携手并进,碰撞思想火花,共同为中国设计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新的、更大的力量。
——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本刊总编 鲁晓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