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

您当前的位置:工业设计>> 学术平台 >> 权威聚焦

权威聚焦

中俄艺术学习与交流之我见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作者:古棕     来源:工业设计杂志     时间:2020-10-28

1603859465452955.jpeg



本刊:作为一位具有艺术家和教师双重身份的人,您兴趣与事业的初心是什么?

古:一个人的成长经历对自己的兴趣及将来所从事的事业至关重要。生活丰富多彩,但每个人在生活中仍然有自己最喜爱的东西,这就已经出现了筛选。我在江南长大,父母也都是江南人,因此我比较容易被一些安静、恬淡、细腻的东西打动。一路走来,不管我学习了什么技能,所做的事情总有灵感、情怀在支撑,那是灵魂深处的热爱。在创作中我倾向于去画自己喜欢的东西,太多商业化、不符合自己兴趣的东西不会过多接触,因为我画不下去。所以我认为不管何时绘画还是要坚持追求初心和本性,这才是对自己来讲意义最大的事情。



1603859471166444.jpeg



本刊:能分享一下您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列宾美术学院学习的经历及感触吗?

古:由于儿时在北京市景山少年宫曾受过张文新先生(马克西莫夫训练班学员)的有关俄罗斯油画艺术的介绍,再加之后面老师的建议,使我选择了去俄罗斯留学。可以说,那时俄罗斯的艺术深深吸引着我。1992年1月初,在父母和妻子的支持下我来到了俄罗斯圣彼得堡列宾美术学院。一开始只打算学一年,但我的导师梅尔尼科夫教授告诉我,如果想把俄罗斯油画艺术学好,仅仅一年、两年是不够的,慢慢地我也发现了确实是这么回事。有幸到俄罗斯进行艺术“浸泡”,时间是越长越好(当然指的是5年之内)。我先是在那里进修一年半,后来又入系攻读硕士学位3年,再加上学习语言的半年,前前后后在俄罗斯一共待了5年。回想起这段时光,有很大感触。你很难想象在这个世界上有那么一个民族这么喜欢艺术,城市从外美到里,居住在那里的人们很多是艺术家、音乐家、舞蹈家和作家。我觉得要把一门艺术学到比较高的层次,一些姊妹艺术也是有很大作用的,可以说这是一个打通的过程。当你持续学习两三年的时候,难免会钝化,因为接触太单一了。所以如果有可能的话要多和一些志同道合的人看看舞蹈、听听歌剧、读读诗歌和经典作品,我想这些东西才是文学和艺术之间的桥梁。一通百通,其中最关键的是需要一种氛围和适当的点拨。有时一首诗、一场舞蹈、一台歌剧也会给予我灵感!

1991—2005年是第二代留学俄罗斯的时间,留学生中既有国家派的,又有单位派的,也有自费的。这批人员回来之后在国内美术创作领域中有一点被边缘化。后来我们第二代留俄艺术家举办了一个大型汇报展览“情系白桦林”,我是主要的策展人之一。这个展览得到了中央美术学院邵大箴先生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奚静之先生的支持,他们作为主要的学术顾问,帮助挑选了44位艺术家的作品,这次展览于2011年7月13日在中国美术馆举行。由于这个展览很轰动,因此后来使我们许多的第二代留俄艺术家得到了社会的认知和认可。国内对这批艺术家的作品做出了积极宣传和研究报道,这个展览在美术界也获得了很大的反响。当然,这与我们去欧洲学习之后重新认识俄罗斯油画艺术是有关系的。我在这次展览中选送了三部作品《爸爸的海洋》《大海是我家》和《林中的教堂》。



微信图片_20200921101430.jpg


1603859483620954.jpg




本刊:从教育工作者的角度看,当代青年艺术家还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具有哪些品质?

古:油画创作时间很长,一些好的作品像列宾、苏里科夫的作品甚至一两个月都完成不了,创作是需要持之以恒的。留俄归来的艺术家们都会有这种感觉,认为国内艺术界有些浮躁。大家都想干事情,但是要干出来一件高质量的大事情一定要安静,要耐心。50年代老学者的作品使我印象深刻。我自己在留学过程中也深深体会到要做到用真心和静下心,作品才能让人难忘,才能画得更加深入到位。所以,我现在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也希望年轻人能够在学习或创造中体会到这两点,并将它们作为一种对待学习和创作的态度。



1603859503654295.jpeg



本刊:中国和俄罗斯在艺术的风格、表现形式,以及各自代表画种的学习上都具有哪些特征?

古:俄罗斯是一个勇敢、纯粹、优秀的民族,具有很强的民族个性,善于追求美的事物。从文学到绘画、音乐、芭蕾舞,这个民族创造了许多令世人仰慕的优秀作品。当然中国也有,但是因为本身历史悠久,所以中国更多地彰显了文化艺术的厚度和广度,并且其与俄罗斯相比要远远复杂得多。俄罗斯在文学和艺术领域的普及程度比较高,因此在艺术领域的沟通性方面较好。在艺术的特征方面,含蓄是两个国家的艺术都具有的,就是在中国映射的情况要多一些。 中国本身区域差异性很大,56个民族,其风土人情各不相同。因此,很多艺术家在创作的时候会喜欢在中国的土地上寻找素材。艺术家能够从事艺术创作,到各地采风,比如从云南到西藏,再到新疆去找寻艺术灵感,这是很大的幸福。虽然俄罗斯各个地区之间也有差异,但是真的没有中国的差异大。

在对中国和俄罗斯所代表的东西方画种的学习方面,中国代表的是东方、是国画;俄罗斯代表的是西方、是油画。国画艺术和油画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材料、习惯和审美的范围。扩大这个范围,如果有一天我们的世界变成了一个共同的大家庭的话,那我想,在这个更大范围的意义上,国画和油画都是人们描写生活,歌颂生活的一种工具。有的人曾经说,国画外国人学不好,油画中国人学不好。这种观点对于画的限定范围缩小了,这样也不适于将来更大范围内的国际间交流与互动。对于中国人的油画和对于俄罗斯人的国画,是技术和情感的问题。我们国家如今越来越强大,人才辈出,我不认为中国的艺术家画不出世界上最优秀的油画。



1603859493477401.jpeg

《海水浴场》50×60cm亚麻油彩2020年



本刊:近年来的留学热,促进了中俄两国在艺术创作和交流上的频繁,该如何看待这种多彩而丰富的艺术交流和相互借鉴?

古:中国经济的发展,促使越来越多有条件的人能够出国去学习,从中国文化传播和艺术素质提高的角度来讲,到世界各个国家的优秀艺术院校去学习艺术,我觉得是很好的事情。我们中国文化是非常需要与世界优秀的文化进行交流与碰撞的,只有经历过这样一个过程才能使中国文化更强大。但同学们出去学习不要仅仅是为了文凭,而是要真正地沉淀下来,去学东西,用心交朋友,体会当地的文化底蕴。然后与国外的同行进行真正的艺术沟通和交流。我觉得这些都是非常好的,并且应该去鼓励的。我们国家要强大必须有一批年轻人去了解世界,广交朋友,这样才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出去,与世界优秀文化进行交流。今天,出去留学的年轻人应以成为我们中华民族同各国交流的桥梁为己任,这样才能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进程。我想这也肯定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中国与世界各个民族进行友好往来具有实际的推动作用。所以说,我是鼓励年轻的学子能够到国外好的学校去学习、去发展,这是中国文化要强大的必然和人才培养的大规划!



1603859512683441.jpeg

《眼前的郎木寺》50×60cm油画2015年



本刊: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油画创作训练和毕业创作的教学形式和传统有哪些?

古:我是1993年3月进入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油画系梅尔尼科夫工作室学习的,在那里一直读完研究生。记得那时候每个星期二和星期五上午是工作室导师给工作室三年级至五年级的同学看创作的时间。为此,我们必须在这两天之前准备好自己的创作小稿。一般都要用色彩画好,创作小稿画的很完整。有的同学还做了装裱。我经常是星期一和星期四的晚上不能睡觉来绘制创作小稿。工作室的责任教授带着他的助手们来看同学们的创作小稿。先是助手们来谈对学生创作作业的看法,最后是由工作室的责任教授总结性发言。然后打上成绩分,一般是五分制。列宾美术学院的学术气氛很浓,学院走廊两侧的墙面上都是已故著名的列宾美术学院教授们的肖像。能得到导师的表扬是学生很大的光荣,所以学生把创作课看得非常重要。这也是导师检查学生学习成绩好坏的主要方面。六年级毕业班就不参加素描、色彩的课堂练习和文化课的学习了,而是集中到毕业创作工作室。那里通常比较大,每个同学都有自己开展创作的空间。平时上课时间可以去图书馆查找资料,也可以去外地收集创作素材。但是在开学两个月后一定要交出三张不同题材的创作草图和导师研究探讨从哪一个方向上继续扩展深入。在六年级第一个学期和第二个学期前半段时间都是反复研究,推敲创作题材和手法的时间,只是到了第二个学期后半段时间,才开始将确定下来的创作小稿进行深化绘制成大稿。列宾美术学院在油画创作教学中坚持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提倡创作素材来自实际生活,再从文学、戏剧的角度加工提炼出高于生活的情节和典型化的内容进行创作。反对照相式的写实主义,更反对虚无的抽象主义和野兽派等形式。这和他们的文学、影视、戏剧艺术创作是一脉相承的。



1603859521202122.jpeg

《小石岛海滩》50×60cm亚麻油彩2020年



本刊: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的素描教学理念是什么?

古:列宾美术学院的素描教学理念继承了古典主义的审美和造型规律,强调真实的理解人体的结构关系、骨骼关系和远近的空间关系。我们在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的素描教学中,看到的那些高水平有魅力的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其继承了18到19世纪古典美术学院中开设了这门严谨的课程的结果。在传统老美术学院的教学大纲中石膏像素描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存在这样一种看法,即认为石膏像素描同解剖学知识一样,会使人感到乏味,会妨碍对模特的生动和富于激情的理解。但当你注意到像俄罗斯许多绘画大师们从这些美术学院毕业出来时画的创作你就不会感觉到这样一门课是多余的了。如果在18到19世纪古典教育时期,将古希腊古罗马艺术作为理想物,依照它们来修改“不够完美”的模特的话,那么在19世纪现实主义学派中其复制品则变成最好的、且不可替代的素描教材。通过对古希腊古罗马雕塑作品的研究,可以了解人体及其各个细部高度艺术概括的外形,可以有助于对真人模特某一细部骨架构造的理解。艺术家们的严格遵守被认为是典范的标准,这些标准是对模特仔细观察和概括的结果。总之是先学法则,到后来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情感来发挥,这是我的理解和认识。

本刊主编专访

古棕,1958年出生。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术与设计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培育基地俄罗斯研究中心成员。欧美同学会美术家联谊会副会长,留苏分会副会长,中俄友协理事,北京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油画学会理事。

1992—1996年,在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学习并获硕士学位,艺术家称号;

2006年,调入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工作;

2009年10月,被母校列宾美术学院授予荣誉教授和俄罗斯艺术家创作联盟名誉会员;2010年7月,被乌兹别克斯坦艺术科学院授予创作金质奖章;

2014年6月,在法国圣爱美隆市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郝平主席颁发 “东方骑士勋章”;2015年,出版第三本个人作品集《21世纪艺术家个案研究—古棕》;

2016年11月,在塔吉克斯坦共和国首都杜尚别由总统拉赫蒙颁发丝绸之路和平艺术家银质奖章;

2017年4月,在北京今日美术馆举办《追寻与本色》古棕油画作品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