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

您当前的位置:工业设计>> 学术平台 >> 设计前沿

设计前沿

大脑花园,想象漫游——中国美术学院优秀毕业设计个案

作者:中国美等     来源:工业设计     时间:2023-07-27

设计,未来可期:美术学院毕业季寻访(一)


2023中国美术学院的毕业季又如约而至,在生活、艺术、哲学、科学无限交织的今天,年轻的艺术家与设计师正积极吸纳着新鲜事物,投射出他们对当前时代不同维度的创意表达。动画与游戏学院今年的毕业设计主题是“漫游”,作为人类经验中重要的精神态度之一,漫游为我们提供了自由、多元的思维空间,理性与想象力如同繁茂的花木,交织一体,构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以作品为入口,可以一探同学们在这座奇妙的大脑花园里醉步纡徊,寻找创作灵感的故事,更能感受他们在此期间学习、成长与蜕变的力量。

互动媒体与游戏系近年提出国潮未来主义的价值导向,一方面秉承传统,探讨东方美学价值,以本土文化为核心内涵与理念支撑;另一方面面向未来,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拓展想象空间,在创造属于这个时代作品的同时,展现文化自信的新气象。2023年互动媒体与游戏系的毕业设计作品,倾注着同学们的努力,展现着他们的才华,诠释着游戏作为极具活力的数字媒介在当代所承载的创新性、叙事性、互动性和多元价值,也洞见了其之于传统文化的解读与赋新、之于多维时空的构筑与创想。以下通过几件毕业设计作品展开今年想象力的漫游之旅。


作品《瞬时四邑》

这是一款以第一人称为视角的模拟城市建造类沙盒游戏。游戏以未来幻想的唐都城邦为原型背景进行设计创作,以唐代建筑形制结合科技元素为建筑单体,在玩家的自由搭建构造中逐步展现未来幻景下唐都的气韵和恢弘。游戏以波函数坍缩算法实现程序开发,将模型以碎片拆解的形式分成数百种形制来进行自由堆叠组合,从而保证游戏内建筑搭建任意组合方式的可能性。玩家在游戏中扮演着开发新世界的建筑师角色,在场景内按照自己的意向规划、搭建未来城市,从而满足玩家最大自由度下的空间想象力。此款游戏区别于传统建造游戏,玩家可以花较少的学习成本快速在VR与网页端上手,在增强玩家体验的同时,更好地满足好奇心与传统建筑的形制特点,寓教于乐。与此同时,玩家还能体验以第一人称视角在自己搭建的城市图景中漫游,徜徉于恢弘的未来城市之中。

回忆创作过程,主创人李可染同学记忆最深的是对该件作品玩法的推敲,即在自由堆叠的过程中,如何在满足玩家随机摆放的同时又能保证建筑风格的完整性,这也成为了玩法突破的关键。通过对现有完整设计模型细节上的归类合并、等化面片的拆分,依据想象和合理推算对衔接部分的面片模型进行设计和建造,并对特殊建筑的外形样式细节进行查漏补缺,经过2个月的实践才将二百多个所需面片的模型按照序号完整地制作出来。

在视觉表现上,同学们也并非将唐代建筑形制直接进行还原挪用,而是进行数字化改造:将唐建筑的“飞檐”概括设计为分离的几何锥体;将“斗拱”设计为科技感发光样式;将“柱础”设计为有亮光管道穿插的形式,紧扣在房屋基底;塔尖参考敦煌壁画的琉璃铃铛塔进行设计。同时,将唐代建筑形制的“鸱尾”部分作简化处理,并通过对灯光的不断调整来进行视觉氛围的进一步优化。


1690421213129541.jpg


作品《洞天》

面向未来的数字应用发展,作品《洞天》从命名开始作出了极具东方意味的回应。作为一个面向元宇宙的艺术生态社区,以营造全球艺术家、设计师的线上生活交流场景为目标,形成集线上展览、资讯、课程、讲座、论坛、工作坊、直播、数字确权、AI工具于一体的平台。平台第一期除了呈现今年青年艺术周的线上展览之外,还与蚂蚁链合作为所有毕业生提供了免费的作品DCI数字版权服务,既体现了学院对艺术创作者数字版权的重视,亦是希望同学走上社会后能更好地具备版权意识、更好地挖掘数字资产的价值。回应今年的社会热点,平台为用户提供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服务,借助机器学习打造新的数字内容创作方式,探索新的数字内容生成与交互形态。平台还可以在线上发布“攒局”,这是创作与活动的一个自组织功能,可以让大家在线发布比赛、展览等内容,激发大家的主动性,这也是用户创造内容时代在艺术社交领域的一种体现。《洞天》致力于打造无限可能的虚拟空间和社交场景,与来自世界各地的用户分享创意、展示作品、交流想法,享受艺术带来的乐趣和启迪。通过学习、社交、游戏和数智等元素呈现增加创新和有趣的艺术体验,展现数字人文时代艺术教育的新面貌。

主创团队的同学们在整个创作过程中历经了无数轮方案的迭代与修改,在多位老师和技术的指导与沟通中逐步完善。方案的最初,所有同学对于“洞天”的命题与呈现的体验都还比较模糊,但在一次次的头脑风暴和思维碰撞中,“洞天”世界的雏形也逐步清晰:这是一个以宇宙星河为大背景的艺术世界,社区中的几大功能被具象为天体奇观,如双星系统、星学塔、艺术深空等,由此构建起一座悬浮于星河中的开放世界。在这个世界中,用户可以行走于星辰之上、云雾浮于地面之下、星学塔高耸入星海、双星永恒绕转。同学们还为系统设计了年轻人喜爱的Avatar形象,用户可以更换各种风格的线性表情与头型来彰显自身的独特个性。


1690421385652004.jpg


作品《古滇Metahuman》

聚焦数字人应用的作品《古滇Metahuman》,是基于人工智能的自然语言互动实现虚拟人实时交互的一款产品。创作者的创意是在平行时空的世界中,古滇是资源丰富、文化繁荣、对自然和科技有着深度掌握的王国,而虚拟数字人设定在当代考古发掘出来的数字生命体,经过长时间的沉睡后被重新唤醒,她拥有先进的人工智能和情感模拟技术,并保留着古滇王国时代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作品通过探索数字生命体的价值和潜力,实践虚拟数字人与古滇文明的有机结合,为文化遗产数字化与传播的推陈出新提供了新的范式。

虚拟人爨贝贝的重生之路实属不易,项目组成员首先对古滇文明的历史背景、文化传承,以及相关的考古发现进行大量的调研和资料整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古滇文明的精髓和文化内涵。设计在探索如何将虚拟人融入古滇文明时,既要考量虚拟人女孩形象的大众接受度,即有意识在人物身上融入一些现代元素以使其更具时代审美,还要考虑爨贝贝在现场与观众进行互动时的肢体语言与声音输出,从而使人物形象更立体饱满又富有个性。在场景制作时,同学们参照了古滇文明时期的各种文物素材,并进行复刻与再设计。从三维到游戏引擎,从动作捕捉到AI自然语言交互,闵雯与汪文涵两位同学付出了极大的努力。


1690421320255668.jpg


作品《交织世界》

问题导向是创作的首要维度,虚拟现实在给我们带来新的体验同时也伴随着眩晕等实际问题,而VR作品《交织世界》则是将问题作为创意点来进行破题。游戏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让玩家体验虚拟构建的沉浸世界,以跑酷的方式在这个充满冒险的场景中感受东西方文明符号相互交融带来的独特魅力,营造了一个挣脱历史与时间束缚、越过文明框架的交织时空,让用户不断去挑战神秘空间带来的奇幻旅行和颠覆感受,探寻埃舍尔的“可能世界”。这一段时空重构的旅程也是挑战自我、探索未知的奇妙体验,甚至也可以作为未来太空之旅失重训练的一种锻炼路径。 

主创成员叶俊超、张紫莹同学指出,在刚开始创构核心玩法的时候,尚未想到“曲面行走”的概念,在分析了产生眩晕的一些原因后,组员从快速移动、缩放、旋转的角度去展开策划、设计,进而有了以梦境为线索的第一个版本,但这一版相对更侧重于叙事,在眩晕体验上的表达是单独、孤立、短暂的,与最初想要凸显的眩晕体验相距甚远,因此最终将它舍弃。在后面很长一段时间内,组员都在为核心玩法的创构而苦恼,经过大量的游戏体验与摸索后,提出了“曲面行走”的玩法概念。这虽然是一种简单的玩法,但同时具备了旋转和快速移动的特征,可以让人有连贯、持续的刺激体验,项目的核心玩法体验也就此确定下来,而在实际游玩体验中,晕眩感也得到了充分地传达。


1690421336142975.jpg


作品《摇木罗生》

《摇木罗生》是基于虚幻开发的一款动作类解谜游戏,向玩家展现了一个具有宏大世界观的东方赛博场景。主角作为外来入侵星体所溅射出的“露水”,在受到本土能源树液“灵泽”的净化后,不仅能够感知到入侵机械体的指引,同时又具备治疗机械病的能力。凭借这些独特的天赋,他在前行路上通过处理各种前人遗留的机关,逐渐解开这个世界封尘的记忆。在游戏中,玩家能够跟随主角的视角,在异星征战的土地上体验错综复杂的势力博弈与一众将领们的百态人生……一场冒险如诗如歌般地徐徐展开,在近乎永恒与无垠的宇宙面前,人类的渺小更加深了我们对于自身命运的思考,让我们有意愿去探讨这些具有永恒性质的主题。

据主创团队成员张鸿康同学介绍,该作品希望以视觉交互的方式在这个未来宇宙时空中与观众展开深度互动,令它沉浸于丰富而奇幻的环境中。同学们认为建筑作为时代的纪念碑,向来是以空间形式来反映时代精神的,由此在建筑的设计上极力追求传统中式结构的现代化语言表现。在色彩运用方面,则偏向于使用低饱和度的调性,营造出深邃、神秘的氛围。这种设计风格的选择帮助作品创造出富有张力和情感的场景,营造出视觉上引人入胜的感官体验。

生命的思维在没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宇宙里漫游,而同学们也在向充满现代性的内容和表达方式敞开胸怀,发掘创想的迷人体验。犹如受到“太空漫游”四部曲新浪潮科幻的多元性与开放性的滋养,漫游于想象力的大脑花园,“Not all who wander are lost”,相信在经历了迷茫、亢奋之后,年轻的创作者们都获得表达自己的自由而不迷途。

爱因斯坦说:“逻辑可以把你从A带到B,想象力却能带你去任何地方。”今天,数字化生存对未来场景应用所引发的系列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个艺术设计的工作者思考和探索。在超级数字应用场景探索过程中,随着数字内容向深度和广度蔓延,我们该以怎样的方式去开启数字时代的想象力大航海,该以怎样的手段去释放人类最大程度的创造力,该以怎样的路径去探索从内容到工具的新语法与新边际,又以怎样的姿态去应对文化的传承与出新,从而最终抵达数字时代的好望角。这是我们当下应当发出的时代之问,也是高悬于数字时代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1690421353501720.jpg


谨以此文与所有的艺术创作者共勉,同赴梦想。愿互动媒体与游戏系毕业班的同学们秉承学院哲匠精神,既有像哲人般思考的学术品格,又能像匠人般劳作、精于技艺。

(此文为“中国美术学院文创设计智造实验室支持成果”)